有创新地继承 有继承地创新

  •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04日

——在建筑“文化•创新办公模式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元端
2006年6月6日

我对建筑是外行。但是由于长时间接触房地产业,因此也难免要对房地产的产品——“建筑物”品头论足一番。
我觉得中国的建筑文化正处于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及大规模的住宅建设,我国建筑物的数量空前的增长。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建筑理念、建筑风格的研究也是空前的深入。各种见解的争鸣,相对以前要更加热闹一些。
我们如何继承,如何创新呢?我觉得总的说是要“有创新地继承,有继承地创新”。
我们讲继承,并不是提倡简单的完全的“复古”。因为营造新建筑与保护古建筑不一样,与搞仿古建筑也不一样。保护古建筑讲究“修旧如旧”,不能改变它的结构和风格。否则就不成其为古建筑了。仿古建筑则是古建筑的复制品,不能走样。而搞新的建筑,固然要讲传承。但是继承绝对不是简单的完全的对古建筑的重复。因为我们中国的一些古代建筑,有它很多优点,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或者己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比如说采光,就处理得不大好,要作攺进。因此,我们现在总的要求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如何创新?第一是要与时代进步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节奏都跟过去不一样了。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必然要反映时代的脚步和痕迹,也就是说建筑必然要贴上时代的符号。
第二是要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现在我们的科技发展很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于是在办公建筑、写字楼方面也出现了数字化办公楼。这种数字化的楼宇就是创新和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实例。
第三是创新也要有“根”,要寻根。我们建筑创新也有寻根的问题,传统文化就是一种“根”。现在我们的建筑要找根,有的是找到了我们中国建筑文化的根,有的是找到了欧洲建筑文化的根。反正是要找到根,“根”可以体现文化底蕴和功力,增加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后人品论王羲之的书法说:“兼撮众法,备成一体。”“众法”讲的就是“根”;“一体”讲的就是创新。建筑与书法是两种艺术,但道理是一样的。
会上各位专家讲了不少精辟见解和实践真知,对我有很大启发。当前,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要讨论一下。
第一个问题,关于建筑是中国风格好还是西式风格好。对这个争论比较激烈,特别是我们的住宅,过去欧陆风盛行,现在不少建筑又开始回归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对中式和西式如何的看待?我的看法,我们的建筑既要有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要有对世界文化的兼容性。光是一种中国的本土建筑文化,恐怕也嫌单调。既要有独特性,又要有兼容性,我看这样处理比较好。
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有长处,也有短处。欧陆风格的建筑有长处,也有短处。所以我想还是应该既有文化的独特性,又有文化的兼容性。但也不要搞得千篇一律都是欧陆风,应该百花齐放。以办公楼来说,我们过去建的办公楼既有“火柴盒”式的,但也有很好的办公楼。比如我们建设部的那栋办公楼,现在看也不落后。但是把木雕门窗全拿掉了,换了铝合金窗,采光条件虽然改善了,风格却受到了影响。
第二个问题,关于功能和形式的问题。刚才讲了,现在我们的办公楼火柴盒少了,但是有一些建筑在功能和形式的结合上不那么好。片面的追求形式,而它的功能性体现不出来。例如,一些建筑在屋顶加“飘板”,意在增加造型的美观性。但“飘板”的功能性不明显,少数建筑用一下亦可,不宜群起效仿,普遍采用。
有些建筑对功能和形式的结合就处理得较好。我曾经到北京的世纪东方城住宅小区去参观,他们搞了一个三角形的阳台。这个三角形阳台一下子把外立面变得丰富新颖了,很好看。我问为什么搞三角形阳台呢,他们说这个三角形阳台两面都可以观景,并不是单纯追求外立面的漂亮,而是考虑了与功能的结合。
另外,现在强调节能。我们中国传统上有个很好的遮阳隔热形式,就是采取窗户外遮阳棚。最近到济南、徐州去出差,我特别对建筑的外遮阳作了调查,拍了一组照。当地对窗户加外遮阳棚用得很普遍。外遮阳棚的节能效果,比我们在窗户玻璃里面安装窗帘的效果要好很多。外遮阳技术在夏热冬冷的地区隔热效果非常好。而且通过外遮阳棚材料的改革和色调的选择,五彩缤纷,非常靓丽美观。现在一搞大玻璃窗的现代化办公楼,都不用外遮阳棚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强调“功能和形式统一”的问题。
第三个关系,关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古代建筑,有很多很好的建筑符号,比如说江苏、安徽一带的“马头墙”,既美观,又有突出的功能性。但是,马头墙用在高层建筑上就有难度。而聪明的设计师就会独具匠心。我在安吉县就发现一个髙层的银行建筑,它的建筑结构上没有马头墙,但是在外立面装修有马头墙的影子,可以看出与徽派建筑的传承关系。所以,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可以通过结构、装修等不同的方式来继承和发扬。我们今天讨论的“德胜尚城” 开发项目,据专家们分析,就较好地体现了地方文化——北京的胡同文化,又继承了我们古老的星相文化——建筑布局仿照北斗七星的格局,具有很明显的中国文化、地方文化的符号,同时又具有现代的气息。
第四,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我觉得一个地方的建筑历史文化,特别是著名建筑物,不能光是到书本上面去查、到历史典籍中去找,哪儿哪儿曾经有个什么建筑。而应当尽可能地保留看得见摸得着的古建筑遗存。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街道和建筑全部是新的,没有旧的遗存。我说你这历史文化名城恐怕只能到书本上才可以找到了。因为他没有保护好有形的建筑文化遗产,古建筑和一些有价值的现代建筑都拆光了。
特别是我们房地产开发工作,在保护古建筑方面有好的表现,但是也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前几年看到一则报道,说是某省某市有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基地上原来有一个亭子叫“梦雪亭”,结果开发商把它拆了,但却又立一个碑叫“梦雪亭遗址”。其中的得失,大家可以分析分析。各地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呼吁我们城市规划、设计和房地产开发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保全我们中国建筑文化的有形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