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归来话叠石

  •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04日

时值热闹非凡的狗年元宵节后两个礼拜的周末,我们一行人带着过大年的余兴,趁便来到扬州。上午冒着料峭的春寒,游览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湖上景色虽然没有“烟花三月”那样宜人,但春风给柳枝抹上的一缕浅绿却也楚楚动人。下午就到市郊东关街的“个园”。
车上有人发问:“为什么叫个园呢?”于是就有当地人操着悦耳的扬州方言解释说:“‘个园’的主人黄应泰是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业商总,他有爱竹的癖好。而‘个’字有三层意思:一是竹叶的形态结构很象 ‘个’字;二是‘竹’字恰好是由两个‘个’字组成的;三是‘个’又是竹子的计量单位,《史记》上就有‘木千章,竹竿万个’的记载。酷爱竹子的黄应泰以竹林为园子的主景,不但以‘个’名园,而且还把‘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
释名既罢,他接着话头一转:“其实到‘个园’主要是看叠石艺术。假山风景是扬州园林的一大特色。‘个园’的假山能使你感到季节的变化,所以叫四季假山。”用石头叠成的假山,如何分时令呢?我们带着这个悬念步入园门。而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边看边问边研讨,终于对国内绝无仅有的‘个园’叠石艺术有了初步的领悟。

一、立意
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计成《园冶.选石》说:“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倪云林、黄子久均为元代大画家,故计成主张小型假山可仿照倪云林的稿本,大型假山,应学习黄子久的笔法。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说四季假山概括了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
兼收并蓄,相得益彰。“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假山,一部分用黄山石叠成,山腹中有曲折磴道,盘旋到顶,这是北派的石法;一部分用太湖石叠成,流泉倒影,逶迤一角,是南派的石法。这两种叠石的方法,意味着山水画的南北之宗,统一在一个园子里,构成个园假山的独特风格。

二、选材
 “个园”假山景分四季,很大成份是得力于选石。即所谓“分峰用石”,采用不同的石头来体现不同的时令。
春景假山在“个园”的石额门前。门两侧遍植翠竹,竹间树以白果峰石。
夏景假山采用太湖石。太湖石出产于苏州市洞庭山水边,尤以产于消夏湾者为最好。采石工人携带铁锤和錾子潜入水中,把形状奇巧的凿取下来,穿上绳索,绞出水面。因长期受风浪冲激,太湖石“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即“皱、瘦、透、漏”的特色。其颜色有白、青而黑、微黑青等多种。
秋景假山采用黄石。黄石在苏州、常州、镇江,以至溯江而上的安徽马鞍山都有出产。石质坚硬,不入斧凿。色褐黄若古铜,纹路古拙,恰似秋色之斑斓。
冬景假山采用宣石。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而且“愈旧逾白,俨如雪山”。

三、结构
阚铎《园冶识语》中指出:“《园冶》为式二百三十有二,而无一式及於掇山。……盖营造之事,法式并重,掇山有法无式,初非盖阙,掇山理石,因地制宜,固不可执定镜以求西子也。”“个园”正是遵循了“有法无式”的理念,既讲究法度,又不拘泥于定式,才创造了这唯一的“国内孤例”。
从四季假山采用了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表征了不同的季节。
春山沿花墙堆叠。石笋和翠竹混杂布置,错落有致。当翠竹迎风摇曳之时,石笋便似春竹出土。石竹呼应,再加上花墙映衬,洞门畅开,便觉春意盎然。
夏山下洞上台。山前一池清水,一座曲桥,一处水声潺潺、清风习习的清幽洞室,构造了夏日的清凉世界。绮丽高雅、多姿多采、参差错落的太湖石,像煞夏天云采的飘逸舒卷。池中风荷半举、碧叶田田,池边浓荫如盖、遮天蔽日,山顶有亭翼然、可以登高纳凉,更增添了炎夏的氛围。
秋山位于园之东北,座东朝西。从外形看,它拔地而起,气势雄伟,为全园制高点,是重阳登高的绝佳场景。古朴浑厚又色彩绚丽的黄石,加上悬崖石隙中的苍松翠柏,在夕阳映照之下,秋色倍增。从其内部结构来看,更是匠心独运,复杂非常。山的顶部有三条磴道盘旋,“不仅有平面的迂回,而且有立体的盘曲”。山腹中的幽室,仅容四人坐,有光自洞天射来,顿生神秘之感;两山陡岩之间,有石梁飞架,上望峭壁,下临深渊,虽假山而有真山神韵。
冬山是一座小型的倚壁假山,位于园东南的小庭院中。色白体圆的宣石倚墙叠置,犹如残雪未消。山上种植腊梅等宜冬花树,更增时令感觉。又在南墙上开二十四个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造成北风呼啸的效果,称之为“音洞”,竭力营造冰天雪地的严冬气氛。
在评论“个园”结构之妙的时候,还必须高度评价“七间长楼”和“复道”这两个建筑的重要作用。“七间长楼”既是“个园”的主要建筑,又是位于园林最北端的压轴之作。长楼造型修长,西接夏山,东与复道廊相连而接秋山,是夏山与秋山的联系通道。且不说其迎宾待客的功能,而试想如果没有这个长楼,一东一西的夏秋二山便各自孤立,整个格局就显得分散。有此长楼和复道,就把两山连成一气。整个园林就显得有分有合,有散有聚,美伦美焕,精妙无比。
四、借景
春夏秋冬四座假山虽则并称“个园”四景,但从体量上看,秋山最大,夏山次之,是个园的主景。冬山又次之。而春山与它们相比,只好算是一个大型盆景了。虽说春山园林是入园第一景,但由于它位于入口与一座四面厅(宜雨轩)的建筑物之间,场地逼仄,而且中国园林崇尚含蓄深藏,先必有前奏(引景),然后步移景换,渐入佳境,春山宜其小。但是,小则小矣,却由于它依靠的南墙上既有一个月洞门,又有四个水磨砖砌的漏窗,把春山与宜雨轩及轩前景物有机地连成一气,小景并不显得小。这就是借景、泄景的好处。
“个园”的漏窗用得好,不只这一处。还有一处也令人称绝。即在小庭院比邻春景的西墙上开了一圆洞空窗。这样,游春山时可看到冬山的冰天雪地,游冬山时可以看到春山的翠竹、茶花,时空交错,极大地丰富了景观和游览情趣。
计成说:“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分远近”,“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遍宜借景,秀色堪餐。”
“个园”内的景观已很丰富,但造园者仍不满足,还要把园外之景借来一用。站在秋山远眺,远近的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等山水佳景尽收眼底。
登泰山而小天下,登秋山而大视野。妙哉“个园”。

2006年四月于偶一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