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是关系全民族素质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加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关系全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深入发展,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国际社会的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特别表现在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人的素质等方面的竞争。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只有走科教兴国之路,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文化与环境的对话,才能适应新事物、新情况,中国才能强大,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已成为环境科学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而贯穿这条道路的主线就是文化。
加强文化建设是关系全民族素质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加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关系全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深入发展,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国际社会的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特别表现在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人的素质等方面的竞争。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只有走科教兴国之路,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文化与环境的对话,才能适应新事物、新情况,中国才能强大,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已成为环境科学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而贯穿这条道路的主线就是文化。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条件。要实施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一支有文化、懂科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开展环境文化教育,使每个人都懂得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问题,没有良好的环境,人类难以生存。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为环境的各种资源都是社会福利资本,每个人都拥有在其中生存和享有的权利。只有唤起全社会都来维护环境资源和共有的权益,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才能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文化教育在为人们提供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在价值观念方面加强宣传,引导人们树立环境资源的长久利用价值及生态系统的限度、容量观念。强调合理利用,自觉维护人类社会的长久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越来越严重,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破坏了自然,从全球范围看已造成了资源枯竭,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草场、海洋等方面。
土地资源告危。在全世界,可耕地遭受破坏,而且耕地面积也远远满足不了人口高速增长的需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1949年人均的2.7亩减少到1993年的1.2亩,在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670万亩,9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仍在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对土地资源破坏非常严重。同时,人口激增,住宅、交通、道路开发建设,城市化高速发展大量占用耕地。土地资源的破环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森林资源告急。森林、草地是维持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从70年代到本世纪末世界重点热带雨林地区约损失森林,1.249亿公顷,我国的森林人均面积为世界人均面积的20%,排在世界的121位。目前森林面积还在大幅度减少。大面积森林植被正遭受严重的破坏。
水源短缺。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口增多,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目益尖锐。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是贫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目前全国缺水城市已达300多个,其中20%以上的城市面临供水困难。据有关资料介绍,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增加5%,每15年用水量就要翻一番,同时河流、湖泊及海洋污染遍及世界,很难有洁净的饮用水源。21世纪地球上90亿人口所需要的水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一个难题。
环境污染加剧。目前,全世界有十几亿人生活在严重超过国际卫生组织标准的城市和地区。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城市垃圾危害环境,噪声污染加重,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1991年至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长4%。水环境污染,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段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一二类河段只占32%,三类占29%,四、五类占39%,目前我国五大淡水湖全都水质恶化,应引起人们关注。城市垃圾已成为“环境公害”,即污染环境又占用大量土地,全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全国380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由于垃圾大部分堆放在河流沿岸和市郊区,又造成了二次污染源。城市的噪声污染给城市居民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上述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我们在反思中应该看到造成其原因除人口剧增、资源过量消耗和自然灾害外,人的文化、科技水平低,认识落后,管理不善,人为破坏是其重要的因素。
文化知识是力量,资源就是财富。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即将来临,人类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所面对的是严重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考验。这是涉及多门学科、异常复杂的重大研究课题。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方面。我们对生态学、环境学方面的知识还很贫乏,城市建设是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因为人们缺少环境文化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往往违背自然生态环境规律,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方面,任意延伸城市区域,建造高层建筑,盲目赶超国外,忽略了文化生态的作用,使大量的历史景观消失,失去了文化内涵,出现千城一面没有个性和历史的延续性。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建设者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应看到造成对自然生态系统及各种景观、文化、土地等资源直接破坏的也正是那些文化修养差,科学管理水平低的构筑人居环境的设计师、建筑师和城市管理者。由于他们不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与技能,常常因为不合理的设计与规划而导致各种资源的破坏与生态环境问题。无数事实向人类提出警告,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发展要在满足当代人需要时考虑长远及后代人发展的需要,不要损害子孙后代的生态资本。
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上述的统一?以开发智力资源和发展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为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最佳途径。高科技产业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产业、环保产业,不把掠夺自然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推动力,而是通过合理开发并优化配置智力资源。高科技的发展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高科技可以改造传统产业,改革落后的生产设备和高消耗的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消耗和工业三废排放。据预测,到2010年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可使我国资源利用率提高30%,可大量增强我国资源利用总量。科技不仅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环境生态效益。高科技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人口、环境、能源、自然资源、生活质量等问题。我国政府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科技水平和全面素质,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只有实现文化与环境、资源的对话,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控制人口增长,才能协调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原文登载《中国艺术报中国建设者专刋》1996年6月18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