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建设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节点,2021年全国两会如期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建言献策;聚焦建设事业,激励开启新征程。
全国政协常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今年将从八方面全力实施城市更新
全国政协常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接受城市进化论专访,为开局之年系统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言献策。
黄艳副部长从细化各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和提升品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几大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黄艳副部长提到,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调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切实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2021年,我们将重点从8个方面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一是研究制定城镇体系建设方案,构建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二是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优化城市布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三是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四是加快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五是加快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七是统筹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八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卢天锡:为城市活力“焕新” 为乡村振兴 “添彩”
对于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卢天锡有着自己的领悟:“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应该建好言、支好招,又应该干好事、出好力。”今年两会,他从“加快构建城市更新工作体系” “尽快修订《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城市危险房屋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准备了5份建议,切实履职尽责,将基层的呼声和愿望带上两会。
推动城市更新,焕发城市活力,“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此,卢天锡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顺应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考量、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抓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加快构建城市更新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变。”
城市更新内容包括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修复城市生态、改造老旧小区等内容,涉及经济转型、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是一项需要统筹兼顾、内外兼修、协调推进的重大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而目前,各地的城市更新工作仍在积极探索阶段。
为此,卢天锡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城市更新工作体系,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迈向文化自信的城市复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城市是文化的表现。在吴晨看来,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建设方面的现代化,对精神的追求也同等重要;城市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永远在变化中,文化也永远在发展中;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延绵的内在动力是不会改变的。提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发展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增强社会的活力。
文化自信是高质量设计的根基,是延续城市精神的关键。吴晨表示,从古代进入近现代,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人居环境建设也经历着转型,面临着“古今中西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认知尚未分明,仍有待发掘与认识,中国的城市有自己的特殊性,人居环境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宝藏,如何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缔造属于中国,属于人民的城市家园,归根结底需要我们树立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自信与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建议设立“中国环卫工人节”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环卫工人,张金海始终为环卫事业的发展和环卫工作者的权益“发声”。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设立“中国环卫工人节”的建议,希望不断提升全国300万环卫工人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环卫工作是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中国的最基础工作之一,是城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环卫工人传承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
张金海认为,设立环卫工人节能够进一步激发环卫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为城市的清洁、美丽、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提高环卫工人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有效保障环卫工人的切身利益。
他建议,将每年的10月26日设立为“中国环卫工人节”。
(信息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中国建设报》)